其實子女之間並沒有什麼代溝 主要看我們是否能理解


其實子女之間並沒有什麼代溝 主要看我們是否能理解

我們身邊是否都有過於依賴的父母,無論你工作多忙都要時時刻刻陪伴他,無論你的學業事業多有成就,父母都會說一些話來貶低你,無論你的舉止是好是壞,都會摻一腳進來控制你的去向,而這一些話對你而言又是否熟悉呢?

“你那麼有空做這一些做那一些,為什麼就是沒有空去關心一下我?”
 “忙到沒有時間接電話,我要你這個孩子來做什麼? ”
我們有時會非常的厭煩父母,恨不得自己快點長大,在外面隨便租個房子,然後搬到遠遠地地方去,一不見二不聞三不看家裡的事,以逃避抱怨爭執的方式,來面對父母的問題。尤其是當父母漸漸地老去,老人的毛病也逐漸明顯,開始跟這個時代接不上軌,與你開始有明顯的代溝,可惜父母不像是朋友伴侶,一旦是發生事情,鬧不和或者是發生爭執。我們大可以以最壞的打算,分手或者是絕交,來結束一段感情,父母親與我們有分不開的血脈,身為孩子的我們應該要為這段感情,付上不離不棄的基本責任,但對於難相處的父母,身為孩子的我們應該要如何去處置這一段脆弱不堪的感情呢?我在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本,來自葛瑞絲・雷堡(Grace Lebow) 芭芭拉・肯恩(Barbara Kane)的書,《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》,《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,而不再彼此傷害》。作者根據自己觀察以及收集資料,將父母的種種行為歸類成六大類型,依賴潑冷水控制恐怖自戀以及自毀行為,為了方便讀者作者們還做了一份評量表,讓讀者們初步了解自己的父母屬於哪一個類型的。當評估完畢後讀者們就可以直接翻頁到,你想要了解的主題,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測量自己的父母是什麼類型的。我先以潑冷水的父母作為例子,愛潑冷水的父母看的人不是極好就是極壞,滿腔怨言對別人極度挑剔,自尊心極高,無法承受別人的責難,不講理總要別人讓步,自己總是老愛發脾氣,然後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等等。

書中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,大兒子和父親了解二兒子的近況,二兒子因為搬出去住和工作的關係,弄得父親非常的生氣,所以二兒子和父親兩個人的關係搞得非常的僵,哥:“最近我跟阿弟見面,他又升職料,嗨喲,收入肯定又更高料啦,相信他以後一定有一番作為的。”爸:“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,到最後我得到什麼,供書教學,你一定站在他那一邊的,你覺得他搬出去是我的錯,我活該是不是?”哥: “做麼你醬生氣哦? ”爸:“生氣的是你!我哪裡有生氣,我哪裡有激動。”通常我們遇到這種情況,我們是不是以強硬的態度去回應,從父母那邊奪回主導權的位置,讓父母聽從我們的道理,就像他們以前教我們一樣,哥:“哎喲,阿弟也是時候需要獨立了的”,爸:“他根本就不懂得感激,我為他做牛做馬,現在我換得一個怎麼樣的下場,你為什麼老是幫助他說話,哎呀,你跟你弟都一樣的啦,好不到去哪裡的”。而嘗試一次又一次的你,是否真的見效了的呢?明明就像跟父母好好的談為什麼又淪落到這樣的局面呢?其實啊我們大可以不要偏幫另一方,以第三者的姿態聽父母訴苦,讓他“以為”你認同他,並不再與你糾結放你一馬,哥:“我沒有,我只是了解你有多難過”,爸:“你根本就不懂你弟弟對我有多差”,哥:“我明白我明白”,爸:“到底我做錯了什麼,會有這樣的報應,你可以告訴我嗎”,哥:“沒有啦,你不要這樣子想,你再這樣子想就不好”。

其實身為孩子的我們,都有一個這樣子的想法,為什麼老人家那麼抗拒改變,為什麼那麼固執,其實大部分的人以獨立精神和自主生活為傲,其實老人家也是一樣的,他們可能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跟孩子們不一樣,就像你我對朋友或者是孩子的意見不一,你有你的做事方式,你也不希望有誰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。此外這也關聯到代溝的問題,想要搞懂這一點的方法就是,換位思考,想像自己是個老人可能失去了眼力聽力或者是活力,思想和行為方面不再那麼迅速,當不斷的聽到孩子說:,“那樣不行”, “那樣不妥”,那父母的心裡層面,怎樣的都會受到一點影響或者是不舒服。尤其是愛潑冷水的父母,要他們看清自己的生活無法自理,就是等於說告訴他們他們的生活是徹底的失敗,於是他們便開始指責孩子說,他們不愛自己了,孩子開始嫌棄自己了,覺得孩子對自己有意見,以為這就是代溝。其實當父母一天一天的衰老,自我的意識也慢慢變得不清晰,表達方式也不想往日那樣的婉轉,尤其是對自己的家人,作為孩子的我們,其實不需要花費那麼多的力氣,去改變父母的思維,反而你應該去嘗試了解,父母那樣做背後的意義是什麼。這樣的了解其實是非常的重要的,因為這讓你懂得,父母並非任性妄為,或者是存心找莊,也是是他們不由自主,又或者是他們的經歷造就了他們的今天。嘗試彎下腰與父母在同一個世界裡交談,這樣也許你對他們的怒氣會轉換成諒解,時代瞬息萬變,年輕旺盛的我們只顧著追求刺激的事物,忘記了慢與長的經營,忘了其實我們在急於長大的時候,不經意的慢慢地失去了一切,裡頭包含了最耗時的,溝通了解體諒與包容。

記住理解控制脾氣,理解有助於開始同情,理解有助於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,讓我們一起愛護以及孝順我們的父母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