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格的媽媽,應該是這樣的
- 家有兒女
- 2019-08-11
媽媽與安全感
母親的主要功能是哺乳、養育和依戀。前兩個功能很好理解。
依戀是什麼?好的依戀是指媽媽能夠給孩子安全感。
許多人沒有安全感,主要是因為他們與母親的依戀問題。我經常聽到女孩們說,“當我找男朋友的時候,我必須找一個能給我帶來安全感的。”安全感的缺失不單單是父親的不陪伴,安全感的缺失也與媽媽有關。
情況一,媽媽忽略了孩子,有時這種忽略不是故意的。例如。孩子餓了,哇哇大哭,媽媽很焦慮,馬上去沖奶粉。但在沖奶粉的過程中,媽媽太認真了,甚至忽略了對孩子哭聲的回應。面對同樣的情況,有些媽媽做得很好,邊沖奶粉邊回應孩子的需要:“媽媽在旁邊給你沖奶粉,馬上就好了,寶寶吃了奶粉就不會餓了……”孩子聽到了媽媽的聲音,就不會感到害怕了。
情況二,我的母親有情緒,一直專注於她的情緒。這時,孩子的第一感覺就是缺乏安全感,因為母親對他的反應並不好,也沒有看到他的需要。
有些母親甚至不讓孩子哭,因為孩子的哭讓母親感到焦慮。為了自己不焦慮,不准孩子哭,孩子只好不再用哭表達需求。
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在最初的親子關係中扮演母親的角色。孩子成為“母親”,母親成為需要照顧的孩子。一般來說,焦慮的母親和自戀的母親經常表現出這種狀態,甚至缺乏母親的功能。
是滋養還是壓力
如果父母經常發生衝突,例如爭吵,打架,甚至是離開家的一方,那麼孩子可能會覺得他有義務改善父母之間的關係,因為愛父母的性質。一旦孩子發現他無法改變這種情況,他只會想:“父母爭吵,一定是因為我,我太糟糕了,也許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......”
因此,如果父母有一個良好的關係,這是一種營養的孩子。相反,如果父母關係不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負罪感。
我遇到一個40歲的人,他想改變70歲的父母。我不得不說,他的努力是有限的。畢竟,他的父母是如此的老,但他總是想改善他父母的關係。否則,他總是覺得內疚。
合格的媽媽不該過度承擔
自戀的媽媽習慣于過度承擔,無法真正覺察自己:
一方面她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;
另一方面,她不想讓孩子離開自己:“我為你做了那麼多,你離開我,我很痛苦。”
所以,自戀的媽媽留住孩子的常見方法就是削弱孩子自理、處理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能力。
說白了,過度承擔就是溺愛。
溺愛裡沒有愛的成分,目的是滿足媽媽的自戀和掌控感,孩子真正的需求卻被忽略了。
然而,一個合格的母親不應該這樣。
一個六、七歲的孩子已經學會了吃飯。然而,焦慮和自戀的母親總是認為他們的孩子還小,需要餵養。孩子:“我不要我的媽媽。”媽媽:“不,你不能吃。媽媽在喂你。”
這段對話裡傳遞出來的資訊是媽媽越權了,過度地承擔了孩子的學習能力。
另外還有這幾種情況,也是越權的表現:
孩子扮演了照顧父母的角色,其實就是越權。
媽媽取代了爸爸的角色,拒絕給予孩子選擇、試錯、嘗試等權利,這也是越權的行為。
孩子有一個帶鎖的抽屜,如果父母不經過允許去翻看了,這也是越權。
青少年兒童特別注意私人空間,需要父母的尊重。但有些家長會說,“我對孩子有好處,我擔心他會學得很糟糕。”
實際上,這類家長是在美化自己的行為。
有這樣一個故事:
有一個班的物理成績超級好。有一次上物理課,物理老師早早講完了試卷,還剩下半堂課的時間。物理老師提了一個建議,用剩下的時間把下節課的化學試卷認真地分析一遍。
上化學課的時候,化學老師走進教室,同學們說:“物理老師已經把化學試卷講完了。”化學老師非常生氣。
化學老師為什麼生氣?解釋化學試紙最初是化學老師的權利,結果被物理老師剝奪了,這讓化學老師覺得他沒用。
同樣,在家庭教育中,孩子們需要學習很多能力,包括穿衣、吃飯和控制情緒。在努力的過程中,孩子難免會遇到小挫折,讓他慢慢學會自理,很多能力都可以培養。
近代心理學家科伏特曾說:“一個足夠好的媽媽能夠給孩子恰恰好的挫折感。”
什麼是恰恰好?即挫折感不會大到孩子無法承受,也不是沒有挫折。
恰恰好的挫折感促使孩子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