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「秋老虎」!立秋養生,從吃對第一口飯開始(附秋季時令食材清單)

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,天氣雖然逐漸轉涼,但「秋老虎」的餘熱未消。此時正是調養身體的黃金期,從吃對第一口飯開始,建立起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,是立秋養生的第一步。香港氣候濕熱交雜,立秋後早晚溫差加大,容易引發呼吸道不適與脾胃虛弱,更需要透過立秋食療來平衡體內環境。

為什麼立秋是身體調理的關鍵轉折點?

從夏熱轉秋涼,身體內環境也要「換季」

夏季高溫讓人體毛孔張開、代謝旺盛,而立秋後陽氣漸收,若不及時調整飲食,容易出現「濕熱困脾」的狀況。中醫理論指出,此時應遵循二十四節氣養生原則,逐步減少生冷食物,增加平潤的健脾胃食物如山藥、小米,幫助消化系統適應季節轉換。

立秋去濕氣:早秋濕氣未盡,該如何排解?

香港夏季濕度常達90%以上,即使立秋後仍可能殘留濕氣。建議用赤小豆、薏仁等利水食材煮粥,搭配陳皮理氣。臨床觀察發現,連續兩周每日早餐食用薏仁山藥粥的患者,腹脹問題改善率達73%。需注意:體質虛寒者應減少薏仁用量,或改為炒製後使用。

立秋潤燥養肺,從餐桌開始

秋燥來襲:你的肺和皮膚最受影響

秋燥典型表現包括喉嚨乾癢、乾咳無痰,甚至皮膚脫屑。香港養和醫院研究顯示,立秋後因秋燥咳嗽就診的患者增加40%。此時應優先選擇白色潤肺食物,如雪梨、百合,其黏液質能形成保護膜滋潤呼吸道。

日常潤燥救星:梨、銀耳、百合這些潤肺食物不可少

推薦將新鮮水梨(連皮)與南杏、北杏燉煮,適合晨起喉嚨不適者。銀耳則富含植物性膠原蛋白,與枸杞同煮可增強滋陰效果。值得注意的是,百合雖潤肺但性微寒,脾胃虛弱者建議搭配薑片烹調。

調脾養胃正當時,立秋是健脾胃的好時機

推薦健脾胃食物:山藥、紅棗、蓮子的吃法與搭配

新鮮山藥切塊蒸熟後拌蜂蜜,是簡易的立秋養胃點心;紅棗去核與小米同煮,能改善貧血型疲勞。蓮子則建議保留蓮子心(綠色胚芽),雖略苦但清心火效果佳。香港常見的「四神湯」正是結合茯苓、山藥、蓮子、芡實的經典健脾胃食物組合。

秋天吃什麼最好?立秋食材清單幫你備好菜籃子

秋季時令蔬菜大全:南瓜、茄子、胡蘿蔔的營養與搭配

南瓜富含β-胡蘿蔔素,建議連皮蒸煮保留營養;茄子立秋後纖維更細嫩,用蒜蓉蒸製可避免吸油過多。香港街市常見的「矮腳白菜」也是秋季佳品,與乾貝同燴能提升鮮味又滋陰。

適度秋季進補食材推薦:黨參、黃芪、枸杞該如何正確進補?

黨參補氣效果平和不燥熱,適合與瘦肉燉湯;黃芪則建議選擇切片紋理清晰的北芪,與紅棗泡茶可增強免疫力。需特別提醒:感冒發熱期間應暫停使用補氣食材,避免「閉門留寇」加重病情。

立秋養生誤區與提醒

盲目進補反傷身?破解秋季「補過頭」的陷阱

常見錯誤包括過早食用羊肉爐、當歸等溫燥食材,反而誘發口乾舌燥。正確的立秋養生應先「清」後「補」,例如用蘿蔔湯清理腸道後,再循序漸進加入滋補食材。

附錄|秋季養生食譜推薦

三款潤肺健脾立秋養生粥,溫和不膩
  1. 銀耳百合粥:乾銀耳10克(先泡發)、鮮百合50克、粳米100克,小火慢熬至膠質釋出
  2. 南瓜小米粥:南瓜200克連皮切塊、小米80克、枸杞15粒,電鍋燉煮模式更省時
  3. 蓮子芡實粥:蓮子30克(去心)、芡實20克、山藥粉1湯匙,適合夜尿頻繁者

養生從日常開始,一碗飯一碗湯皆是調理良方。掌握立秋食療要訣,就能輕鬆戰勝「秋老虎」,為冬季健康打下堅實基礎。記得將這份時令食材清單存入手機,下次逛街市就知道立秋吃什麼最對時!